近日,記者來到位于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的永峰家庭農場水稻種植區,兩臺收割機正在田間馳騁。
農場主倪永峰有20多年的農業生產經歷,見證了農機具的更新迭代。他告訴記者,近年來,智慧農機具走進田間地頭,施肥、打藥等田管工作被無人機取代,在手機上設定好參數后,無人機就會按指令完成全部操作。
記者和倪永峰一起來到烘干房。在這里,從運輸車斗里卸下的水稻被倒入烘干機。倪永峰按下開關,設備會自動完成揚塵、去雜、烘干、轉送等工作,水稻再傳送至糧倉內,等待售賣。據介紹,全自動烘干設備不受天氣制約,單套烘室最大容量30噸,接近一天的收割量,通常第二天就有人上門收購。
倪永峰告訴記者,農場近兩年實施了高標準農田改造,道路、溝渠等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提升,利于大型機械集中連片耕作,提升作業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。目前,永峰家庭農場已建有1200平方米標準化鋼結構廠房,農場內育秧、烘干、倉儲、晾曬等設施配套完善,烘干機、旋耕機、插秧機、收割機等農機設備一應俱全,基本實現育秧工廠化、田管智能化及糧食生產全過程機械化。
今年,倪永峰又改建了育秧工廠,所育秧苗可供2000多畝大田移栽,育秧時上土、播種、噴灌全部實現自動化。
今年秋收秋種以來,滁州市共投入各類農機具20萬臺套以上,水稻機收水平達99.5%,小麥、油菜機播水平預計分別達90%、85%。該市組織140余支農機化技術志愿服務隊深入農機大戶、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一線服務,并發動613個糧食烘干中心投入2160臺套烘干設備,及時對含水量過高的水稻、玉米等糧食早烘、快烘,減少霉變損失。(記者 羅 寶 通訊員 陳 勇)
【糾錯】 【責任編輯:周雨濛】